護航椅
專門為中國航天員返航出艙后提供減重力支撐保護的專用座椅
中文名:護航椅
拼音:hù háng yǐ
英文名:Landing Chair
功能特點:航天零重力核心護脊技術加持,從頭頸肩背腰臀腿,提供全方位支撐保護
護航歷程
目前,護航椅已連續為神舟十三號、神舟十四號、神舟十五號、神舟十六號航天員返航出艙保駕護航。
2022年4月16日,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航,護航椅首次為航天員翟志剛、王亞平、葉光富返航出艙保駕護航;
2022年12月4日,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航,護航椅再次執行護航任務,為航天員陳冬、劉洋、蔡旭哲出艙提供全身支撐保護;
2023年6月4日,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航,護航椅“三出征”,為“圓夢乘組”費俊龍、鄧清明、張陸三名航天員提供良好坐感,護航圓夢;
2023年10月31日,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航,護航椅再出發,為“博士乘組”景海鵬、朱楊柱、桂海潮提供貼心保護。
航天員為什么需要護航椅?
航天員在軌時長5-6個月,長時間處于失重狀態,體內的壓力、肌肉力量、血流的分布、骨骼尤其是脊柱的受力都與在地面時重力環境下相差甚遠。
航天員長時間在太空站,因此返航后,航天員的身體會發生巨大的變化,如:肌肉萎縮、骨骼衰弱、體液重置、心率減慢等情況,肌體、骨骼、內臟尤其是脊柱,都處于較脆弱的狀態,所以出艙后無法立即站立行走。因此,需要專業的“減重力”護航椅來承托他們的身體,協助他們慢慢適應地球重力環境,從出艙至醫監醫保車、乘坐飛機、直至到達北京航天員公寓,都需要特制“護航椅”細心保護,為他們提供全身承托以及減緩重力影響的作用。
核心技術
采用了航天零重力核心護脊技術研制。由坐感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研發制造,將人體工學×生物力學×航天零重力三大技術相結合,為航天員提供“減重力”全身有效支撐,微仰“零重力”坐姿有效減緩地球重力對航天員肌體的影響,可以快速幫助航天員重力再適應。
作為航天員返航出艙專用座椅,嚴格把控技術。航天“減重力”三大核心技術:Bio-Antagon Mechanism?生物力學仿生底盤、Meta Neckrest ? 百變肩頸枕、Jel-support cabinTM 果凍座艙,可以滿足航天員返航的保護需求,特別是Bio-Antagon Mechanism?生物力學仿生底盤、Meta Neckrest ? 百變肩頸枕兩大核心技術,給予頭頸腰等關鍵部位有效支撐,以核心護脊技術為航天員提供減重力脊柱保護。
功能特性
應用人體工學設計,融合了減重力生物力學技術,為航天員減緩立位耐力不良的情況,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地球重力環境。
安全性:護航椅以國際質量安全檢測標準為基礎,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,又以中國航天的標準嚴格反復測試和驗證,確保航天員的人身安全;
全身承托:模仿人體生命運動軌跡,應用Bio-Antagon Mechanism?生物力學仿生運動底盤和Meta Neckrest ?百變肩頸枕的設計,實現頭頸肩背腰臀腿的全方位承托。人體工學×生物力學×航天零重力技術三大技術相結合,為航天員提供“減重力”全身有效支撐,無論是在出艙移動時、采訪交流時、路途休息時都能夠保證對航天員的全身承托保護,減少航天員在各種狀態下受到的重力負荷;
適應性:適應極端環境。護航椅采用了適應極低溫、抗風沙侵襲的特別材料,保障其在惡劣、復雜的自然環境下能夠正常運作,最大限度減少潛在風險;
便捷性:充分考慮了著陸的大漠戈壁的復雜環境,在便捷操作上,進行了特別的設計,以便適應快速移動等各種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