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這三年里,每個人、每個地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。這三年里,或許你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防疫工作而感到厭倦、疲勞;
或許你會因為被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而對未來感到焦慮、不安。

在這看似被黑暗籠罩的時代,依舊有那么一群人在冬日的戈壁灘深處,一望無垠、寒風凜冽;在夏日熱氣蒸騰的沙漠;在深夜的研究室燈火通明,裝備車間馬達轟鳴......在這里,
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地超負荷工作,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壓力;這里,凝聚著錢學森、錢三強、鄧稼先、郭永懷等兩彈先輩晝夜攻關的心血,凝聚著成千上萬科
研人員長期默默的付出;在這里,他們秉承著航天報國、科技強國的抱負,鑄就了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奉獻”的載人航天精神。
在這特殊的時代,您并不是孤軍奮戰、野水孤舟,在這時代,祖國永不言棄,一直與您同在。
中國航天精神
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”是由載人航天事業的高風險、高挑戰歷練而成的。
火箭研制團隊一次次克服極端天氣狀況、化解潛藏危機、解決科研難題,成功將飛船發射升空。
|1999年“神舟一號”無人飛船成功發射

1999年,我國自行研制的“神舟一號”無人飛船成功發射,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飛行技術的重大突破。
2003年,第一艘載人飛船“神舟五號”成功發射,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。
2022年6月5日,載有3名航天員的“神舟十四號”飛船成功發射升空,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,也是中國人的第9次太空遠征。
而今天,2022年11月29日,三名航天員:費俊龍、鄧清明、張陸將于北京時間23時08分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,而這一刻,是我國航天事業新的里程碑!
神舟十四號與神州十五號在軌“會師”,標志著中國首次實現兩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,進行“面對面”在軌交接。

此次神舟十五號的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后的最后一棒,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,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。
起步晚于世界先進國家30多年,中國航天人唯有“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”,才能搶占技術制高點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年來,以令人驚嘆的速度,一路追趕,
然后超越,努力實踐著“探索浩瀚宇宙,發展航天事業,建設航天強國”的要求。
從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,到首位出艙女航天員王亞平,再到備戰24年10個月的鄧清明......他們以自己的故事寫下了航天精神。
而我們,以生命至上、舉國同心、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共度時艱!
追夢者,終圓夢,向所有中國航天人致敬、向防疫工作人員致敬!